【元氣周報/劉秀枝】
劉秀枝
陽明大學兼任教授、前台北榮總一般神內科主任
電影「明日的記憶」中49歲的佐伯先生被醫生診斷有老年失智症(阿茲海默症)後,他和太太才聽說要多動腦、動手以預防失智,於是他開始學陶藝,但其實這已經慢了一步。雖然輕度失智患者多動腦或許也可以延緩大腦退化,但最主要是要在沒失智時就開始預防,效果才明顯。
除了極少數的遺傳因素外,阿茲海默症的病因目前仍不清楚,但此疾病所產生的大腦病理變化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確定,即是大腦皮層中有為數甚多的類澱粉斑,以及許多腦神經細胞中出現神經纖維纏結。
進一步研究發現這些病變遠在病人出現症狀前的三、四十年就開始沉積,數量漸增,且由海馬迴逐漸擴散到顳葉和大腦皮層。當這些病變多到某一程度時,患者就出現失智的症狀。
然而,有些人的大腦雖然已經有了這些病變,且達到阿茲海默症的病理診斷標準了,卻沒有出現失智症狀。最有名的例子是美國的「修女研究」(The Nun Study)中馬提亞修女,她在104歲去世前並沒有失智症狀,但去世後的大腦解剖卻已呈現中度阿茲海默症的病理變化。
這表示馬提亞修女其實已有老年失智症,但因她從年輕時就住在修院,長期從事教育工作,參與修院中許多活動,平常又勤於動腦、動手(編織),貯存了許多知能存款,禁得起疾病的提領,所以腦中雖有病變,但沒出現失智症狀。馬提亞修女等人的例子提供了我們預防阿茲海默症最有效、最健康,也最省錢的方法。
這方法就是多動腦,而且要從年輕開始,不是等到中年、老年或已有症狀才想到,那就有點晚了。動腦包括閱讀、看電影電視、聽廣播演講、訪友聊天、打麻將玩牌,做數獨等等。
如果再加上多運動,多活動,維持豐沛的人際關係,那效果就更好了。
當然,多動腦並非保證我們不會得到阿茲海默症,而是當不幸得到阿茲海默症時,能讓我們不發病,或延後失智症狀的出現。當年紀漸大,能多幾年的沒有失智的日子是很寶貴的。
小辭典:明日的記憶
「即使有一天你的記憶消失,忘了我,我還是會這樣牽著你的手慢慢走。」這句話道盡阿茲海默症病患的絕望和希望,是電影裡想訴說的故事。
小辭典:修女研究The Nun Study
1986年,美國肯塔基大學研究團隊和史南登教授以修女院的678位、75到104歲的修女進行老化與阿茲海默症的研究,有近乎革命性的大發現。過去修女都土葬,未曾有解剖大腦之事,史南登請修女簽死後解剖大腦同意書時,有位修女說:「我們決定作修女時,就是決定不生孩子。捐出大腦研究,算是送給子孫的禮物吧。」
研究分析修女20歲時的自傳,發現比較會表達正面情緒的修女,比較長壽,也比較不易得阿茲海默症。研究認為,智慧、慈悲利他,可以讓人長壽,減緩失智症狀的出現。
【2008/04/21 元氣周報】
預防阿茲海默症》吃什麼? 可增加腦力
【元氣周報/劉秀枝(陽明大學兼任教授、前台北榮總一般神內科主任)】
劉秀枝
陽明大學兼任教授、前台北榮總一般神內科主任
常有人問,吃什麼食物可預防阿茲海默症?雖然沒有確切的答案,但近幾年有幾個大型的社區調查研究,可做為參考。
1.蔬菜
美國芝加哥的3,718位居民(平均74歲)在基礎點、第3年和第6年各接受一次認知功能檢查。每天吃蔬菜最多(每天平均吃2.8份蔬菜)的那1/4的人,比吃最少的那1/4人(每天平均吃0.9份蔬菜),每年知能減退的速度減緩40%,而且以綠葉蔬菜的效果最好,可能與其含有較多的維生素E有關。但水果則沒有差別。(發表於美國神經學雜誌Neurology 2006;83:355-61)
2.咖哩
新加坡的1,010位居民(平均69歲)接受簡短智能測驗,並與其食用咖哩的頻率做相關性分析。偶爾(每半年左右吃一次)或常常(每個月至少吃一次)吃咖哩者智能的平均分數都是24.8,而幾乎不吃咖哩的人的平均分數是23.8,雖然只相差一分,但具統計上的意義。咖哩的薑黃有抗氧化與抗發炎的作用,而且在動物實驗能降低其腦內阿茲海默症類澱粉病變的含量。(發表於美國流行病學雜誌 Am J Epidemiol 2006:164:898-906)
3.綠茶
日本的1,003位居民(平均75歲)接受簡短智能測驗,並調查他們飲用茶與咖啡的情況。發現每天喝綠茶至少2杯(一杯100cc)者的認知功能明顯的較每週喝3杯以下者為佳,而喝紅茶、烏龍茶或咖啡則沒有影響。(發表於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 Am J Clin Nutr 2006;83:355-61)
以上流行病學上的機率只是做參考,並不一定要照著做。但是如果平常飲食清淡,愛吃蔬菜、咖哩,又喜喝綠茶的人,可就慶幸在享受自己喜愛的食物的同時又能增加腦力。
【2008/05/19 元氣周報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