禪說人生》玫瑰城的省思

【經濟日報╱釋證嚴】

8、9月間,連續幾個颱風形成,其中辛樂克颱風在臺灣中部山區造成嚴重災情;哈格比颱風則使大陸兩廣地區人命、財產遭受損失,數百萬人受災。我們要好好地提高警覺,雖然這些都是天災,但是所看到的災禍,卻多是人禍所造成。

綜觀歷史,人類行為可以造成整個國家滅亡。諸如現散居阿拉伯沙漠地區的貝都因人,在一、二千年前曾建立那巴頓帝國,有座美麗的城,遺址在現今約旦南部的觀光勝地──玫瑰城。

這座宮殿,原是用石頭山所精工雕琢,非常壯觀;此外,從現存的遺跡,可見其水利工程砌築得很整齊;有水就能潤澤土地,當地生活以游牧為主,土地有豐富的水草,生活應是過得富有自在。

然而約在西元100年,羅馬帝國為爭奪土地,跨越重阻遠征至此,斷絕此地水源,使得土地乾涸、水草枯竭,百姓無以維生,導致國家滅亡。

佛典云:「世間無常,國土危脆,四大苦空」,無常不就是苦?人與人之間僅因一念之差,惡念、貪念啟動,能驅使人越過千山萬水,毀滅一個國家。

為何人與人之間不能和平相處?人類推動文明進展,造就宏偉建築,何以不好好地保存,卻要彼此破壞、滅亡?想想羅馬帝國即使征服此城,也無法將它搬回羅馬,遺跡仍在原地。

如今的貝都因人,在約旦的生活仍很艱苦,在乾旱的沙漠地帶,窮困地度過一生。

慈濟人長期關懷當地,尤其是在齋戒月時,也就是穆斯林的過年,會送去物資,長年累月培養出感情。近來在援助物資之餘,也濟貧教富──宣導貧窮仍能種福田、造福因的觀念;族人都紛紛響應,節省生活物資,慢慢地分毫累積,由族中酋長代表奉獻竹筒、造福人群。很令人感動,愛心匯聚就如滴水入大海,而不乾涸。

歷史記載巴頓帝國,多麼富饒,但是後代的生活如此艱困,有誰願意?當地水源乾涸、滴水如金,真的不知如何改善。生命不能缺水,國家也不能沒有水,有水才能農作,可以讓糧食充裕,造就國富民強。

每次看到水源匱乏的地方,人們要走上遙遠的路程,才有一窪混濁的水,還常見人與動物共用水源;甚至有人以手撥土,看看能否挖到水,真是苦不堪言。我們是否能見苦知福,好好地珍惜水資源?

佛陀教育我們,世間萬物有「成、住、壞、空」的道理,每個人的造作會集合成共業,倘若造作惡業,就會帶來人禍與天災;我們應修心養性,發揮良能走入人群、造福人間。

【經濟日報】 @ http://udn.com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