預防癌症,正確飲食觀念是不可忽視的環節!

文 / 國泰綜合醫院 營養師 洪美鈴

根據衛生署統計資料,93年度國人十大死因排名第一仍為癌症。癌症中又以肝癌、肺癌輪流居於主要癌症死因前二位,近年來罹患癌症人數逐年增加,叫人不得不談癌色變。

致癌及促進物的因素有遺傳、吸煙、檳榔、過量飲酒、常吃燻烤物、過度曝曬太陽、吃過多的醃漬物、經常接觸致癌化學物質等,80%以上癌症的發生,可能與外在的環境因素有關,而其中飲食的影響更佔35%的影響率。因此我們不得不正視飲食習慣、營養攝取與癌症產生的相關影響。

危機伺伏的促癌因子

遺傳

遺傳與所有癌症的發生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相關性,遺傳上高危險族群,更須要定期作癌症篩檢及儘量避免致癌因子的暴露,遺傳雖然扮演相當角色,但大多數癌症的發生卻往往決定於非遺傳因素。

賀爾蒙

性賀爾蒙可能與三分之一的癌症發生有關,女性賀爾蒙長期暴露會使子宮內膜癌及乳癌機率大為增加;但卵巢癌卻減少,女性賀爾蒙加上懷孕激素則可減少子宮內膜癌的機率,對乳癌的機率則不會減少,懷孕、授乳、運動、少喝酒、多吃大豆類製品,可降低乳癌的機率。

吸煙

每年全世界約有1/3癌症及1/4心臟血管疾病是抽煙引起的,估計每年全世界因抽煙而死亡者約三百萬人以上,抽煙者得到癌症是不抽煙者的2~4倍,全身各器官的癌症與抽煙密切相關,抽煙與肺、口腔、咽喉、食道、胰臟、腎臟、膀胱癌等密切相關。

嚼食檳榔

檳榔含亞硝酸胺物質可能是引起口腔癌的重要因素,因為三分之二的口腔癌患者都有吃檳榔,香煙與檳榔合吃,則致癌毒性越強。

慢性發炎及感染

微生物及寄生蟲長期感染會引起發炎反應,而產生強烈的致癌物質,使得細胞發生突變產生癌症,病毒性肝炎使肝細胞突變,加上食物中的黃麴毒素,則容易發生肝癌,其他例子:中華肝吸蟲與膽管癌;幽門桿菌與胃癌;乳狀瘤病毒與子宮頸癌。

經常接觸致癌化學物質,如有機溶劑,以及過度曝曬太陽的食物易產生致癌物質

亞硝酸胺(Nitrosamine)

1‧硝酸鹽來自土壤經蔬菜吸收;亞硝酸鹽來自貯存的肉類如火腿、香腸、熱狗、臘肉等。胺類化合物則存在海產如秋刀魚、魷魚等食物中。亞硝酸鹽與胺類共同食用則形成亞硝酸胺致癌物。
2‧蔬菜水果中的維生素C及食物中的維生素E、抗氧化物質,則可抑制此項合成作用。
3‧亞硝酸胺與口腔、食道、胃癌發生有關。

調理食物不當而產生之物質

1‧高溫油炸、燒烤、煎烤:增加食物中致癌物質-多環芳香碳氫化合物(PAH)的產生,此物質與呼吸道及腸胃道癌症密切相關,須改變調理方式及加強油煙機來預防。
2‧醃製類及發酵類食物也可能致癌。
3‧吃過多的醃漬物,如鹹魚、醬菜等,煙燻類食物的致癌物質來自於燃燒的材料如甘蔗、稻穀等,其中含有PAH及芳香胺類致癌物,長期食用則會有致癌的危機。

飲酒過量

喝酒越多得到癌症的機率越大,尤其是口腔、咽喉、食道及肝癌,因此酒可能也是致癌物,每天不可喝超過5-10公克酒精。

藥物殘留

1‧蔬果的農藥殘留:預防之道在於清洗乾淨或削皮;吃調理過的蔬菜;吃當季盛產且便宜的蔬果;購買有虫咬或網室蔬果。
2‧雞、豬、牛肉中殘留的抗生素、荷爾蒙;養殖海產類殘留的重金屬殺菌劑、除藻劑及抗生素等,都可能與癌症的發生有關。
3‧不吃肥肉、雞皮、內臟等藥物及毒素容易堆積的組織。

食品添加物

1‧兒童食品、點心、零食、素食產品、醃製類食品、蜜餞類都有可能添加有毒的色素,有些媒焦色素甚至是致癌物。
2‧丸類食物可能添加硼砂增加脆感,豆類食品可能加入雙氧水加以漂白,此類食品儘量選擇密封且須冷藏者。
3‧人工甘味如糖精常添加在瓜子及蜜餞中,防腐劑常在貯存的食物中如豆乾中,宜儘量少食。

黃麴毒素(Alfatoxin)

1‧在溫暖潮濕地區,農作物在種植、收穫、貯藏、加工中容易引起黴菌污染,黃麴毒素是引起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2‧黃麴毒素先使肝細胞突變為癌細胞,再加上酒精或病毒性肝炎的促進,才會發生肝癌。
3‧台灣以花生、玉米、醬油類食物污染最嚴重,帶殼花生污染輕。
4‧豆類、花生、玉米宜買真空包裝或冷藏食品。

包裝與容器污染

1‧不宜以塑膠容器裝熱食,以防氯乙稀單體釋出。
2‧在碗的內面與食物接觸的地方,不可有任何彩釉或顏色,以防加熱使重金屬釋放。
3‧不宜以保鮮膜密封食物加熱,以防有機錫溶化出來。
4‧不宜以保麗龍或再生紙容器裝熱食,以防致癌毒素放出來。

環境污染物質

環境污染物質也會經由水、空氣、土壤而污染農作物,進而使食物含有致癌的有毒物質,例如鎘污染區的蔬菜、稻米都含有大量的鎘,因此食物的來源要多樣性,以策安全。

營養的攝取對腫瘤產生的影響是複雜的且非單一性的,一般而言,營養不足、過多或不適當的飲食,都會提高罹患率。

本文作者【國泰綜合醫院 營養師 洪美鈴】
本文由【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】提供

來源: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