禪說人生》生財之道

【經濟日報╱釋證嚴】

俗云:「夫妻同心,廢鐵也會成金。」一家人能同心、同志願,即使經濟條件不好也能付出愛心;行善並非有錢人的權利,端視是否有心。

台北有對夫妻生活並不富裕,一家六口,每個月僅賴丈夫2 萬餘元的收入,卻能持續地捐出善款、行善不懈;因為他們平日的生活很克勤克儉。

諸如一個電鍋同時煮飯、煮菜,省電還省瓦斯;用水方面,捨不得用自來水,盡量利用雨水,也收集清洗物品後的水,層層過濾,再做不同的利用,真是勤儉又惜福。

看到他們一家人處處節省,卻生活得很開心,這就是清貧──心念清澄,儘管物質不充裕,內心卻很富有。

他們夫妻倆以身作則教育子女,女兒也深受父母薰陶;她要結婚時,父母為她準備了一車的嫁妝,都是回收整理好的二手家具、電器等等。母親表示也有買新的東西,包括一本素食食譜,以及一套大愛劇場「草山春暉」DVD,希望女兒能做個知禮孝順的好媳婦。

女兒乖巧歡喜地接受父母的祝福,女婿也很樂意。

原來小倆口讀大學時,同因參與慈青而認識,所以懂得節儉的道理,明白節流比開源更重要;他們志同道合,組織家庭相信會很幸福。

據悉這對年輕夫妻,婚後搬到花蓮,想多親近慈濟,並且希望能在花蓮從事特教工作,照顧特殊的孩子。初到花蓮時人地生疏,他們守志,不願透過長輩人脈的幫助,決定先開早餐店,維持家計也藉此多認識人。

由於創業維艱,他們在克難的環境中克勤克儉,連椅子、桌子都是買木板自己釘製。雖然設備簡陋,但是他們如此地用心,因此生意做得不錯;只要心理健康,自然有生財之道。

每次看到這樣的年輕人,就覺得很有希望;未來的希望在下一代年輕人身上,也需要這一代先做好人品典範,以身作則,才能引領下一代走上正確的道路。

我常說:「台灣無以為寶,以善、以愛為寶」。看看多少國家遭受天災人禍,我們在台灣很有福,就是因為匯聚很多好人與愛心;倘若人人能戒慎虔誠,生活簡樸,克服內心享受的欲望,自然可以避免招來禍端。

期待大家都能回歸簡樸清貧的生活,凝聚力量朝同一個方向努力,就是未來的希望。

【經濟日報】 @ http://udn.com/